细品教材
一提到酸,你一定会想起生活中的醋和山楂、柠檬等水果,并且嘴中不自觉地流出了口水。其实,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,酸有哪些重要性质呢?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

一、常见的重要的酸
酸的种类不少,其中最重要的是“三酸”:盐酸、硫酸和硝酸,它们有各自的用途。

说明: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,浓盐酸易挥发。若打开瓶塞,挥发出来的HCl气体结合了空气中的水蒸气,在瓶口形成“白雾”。
“白雾”实际上就是盐酸小液滴。因为浓盐酸易挥发,所以一定要密封保存,否则,浓盐酸将变成稀盐酸。
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,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+而略带黄色。
③浓硫酸没有挥发性,但有吸水性,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,实验室里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。(如下图所示)

④浓硝酸也有强挥发性,打开瓶口也会看到“白雾”;同时,硝酸见光易分解,故盛硝酸的瓶子要用棕色的。
状元笔记
浓硫酸、浓盐酸、浓硝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,都会变稀,但原因不一样。浓硫酸变稀,是因为吸水性,溶剂增加,溶质不变;浓盐酸和浓硝酸变稀,是因为挥发性,溶质减少,溶剂不变。因此,三种酸都要密封保存。
二、稀酸的化学性质
注意:酸液沾到手上,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。用过的废液要倒进指定的容器中。
观察活动:
1.酸跟指示剂的作用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1: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。
2.酸跟金属的反应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2: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,放出氢气,生成盐。
注意:硝酸的性质较特殊,它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。
3.酸跟盐的反应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3:酸能与某些盐反应,生成其他酸和盐。
4.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
【实验8-4】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4: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,生成盐和水。
5.酸与碱的反应
石蕊和酚酞溶液,叫做酸碱指示剂,遇到酸或碱时可显示不同的颜色。石蕊遇酸变红色,遇碱变蓝色;酚酞遇酸不变色,遇碱变红色。
借助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判断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。
探究实验: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。
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,滴入几滴酚酞溶液,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,并不断搅拌,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。如下图所示:

现象: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
解释: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:
HCl+NaOH = NaCl +H2O
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氯化钠,没有明显现象,所以,该反应要借助指示剂来观察反应进行的程度。这是因为酚酞遇到碱溶液时显红色,遇到酸或中性溶液时显无色。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,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,生成了中性的盐。
该反应的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:

状元笔记
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,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何时进行完毕。当红色刚刚消失时,反应恰好完成。
除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外,其余的酸和碱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反应,如:
2HCl+Ca(OH)2=CaCl2+2H2O
H2SO4+2NaOH=Na2SO4+2H2O
酸 碱 盐 水
状元笔记
像这样:酸与碱反应,生成盐和水,这样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。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。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,如CuO+H2SO4=CuSO4+H2O就不是中和反应。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5: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,生成盐和水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,中和反应的实质是:酸中的H+与碱中的OH-反应生成水:H++OH-=H2O,溶液中的溶质是酸中酸根离子与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的盐。
【示例】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( )
A.CO2 + 2NaOH=Na2CO3+ H2O
B.CuO+H2SO4=CuSO4+H2O
C.KOH+HNO3=KNO3+ H2O
D.Fe+2HCl=FeCl2+ H2↑
解析: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。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,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。对以上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,只有C符合题意。
答案:C
总结:酸的化学通性
状元笔记
酸的性质中有两条“生气”的反应:
酸+活泼金属
H2↑
酸+碳酸盐
CO2↑
(1)酸与指示剂反应: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,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。
(2)酸与活泼金属反应:酸+金属
盐+氢气。
(3)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:酸+金属氧化物
盐+水。
(4)酸与盐反应:酸+盐
新酸+新盐。
(5)酸与碱反应:酸+碱
盐+水。
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?从酸的化学式可以看出,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两部分构成。在水溶液中,水分子的作用使氢离子与酸根离子分开,如下图所示:

可以看出:硫酸、硝酸和盐酸的溶液中都含有H+和酸根离子,即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+,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。
【示例】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,白蚂蚁会蛀蚀木头,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,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。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( )
A.钢筋
B.铜制品
C.大理石
D.铝合金
解析: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,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。由题中信息可知,白蚂蚁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。根据酸的性质,蚁酸一定能与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如铁、铝等反应,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也易与酸反应,故A、C、D选项不符合题意。铜排在氢后,故不能与酸反应,不容易被蚁酸腐蚀,选项B正确。
答案:B
三、复分解反应
分析上述酸与碱、酸与盐的反应,它们的共同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。像这样:两种化合物两两交换成分,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,叫做复分解反应。
状元笔记
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。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。
可用通式表示为:AB+CD=AD+CB
【示例】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( )
A.Na2CO3+ Ca(OH)2=CaCO3↓+2NaOH
B.Na2CO3+2HCl=2NaCl+H2O+CO2↑
C.Fe+H2SO4=FeSO4+H2↑
D.HCl+NaOH=NaCl+H2O
解析: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,且生成物都是反应物交换成分生成的。在选项C中,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,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,而是置换反应。值得注意的是,选项B中,尽管生成物是三种化合物,但也是复分解反应。因为该反应先生成了H2CO3,H2CO3 不稳定又分解为H2O和CO2。
答案:C
四、浓硫酸的腐蚀性
【实验8-6】浓硫酸的脱水性

结论:浓硫酸能使蔗糖、纸张等含碳化合物脱水,变为碳,可见有很强的脱水性。因而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,使用时要特别小心。如果皮肤或衣服上不慎溅上浓硫酸,应立即用布拭去,再用大量水冲洗。
【实验8-7】浓硫酸的稀释

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
状元笔记
稀释浓硫酸时,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,并不断搅拌。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!一定要牢记。
解释与结论:稀释浓硫酸时,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,因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,水浮在浓硫酸上面,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,放出的热量会使水沸腾,将浓硫酸溅出伤人。故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,并不断搅拌,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。
【示例】化学晚会上小豆把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向大家展示清楚,然后用电吹风的热风把白纸吹片刻,不一会儿,白纸上出现了一只“黑猫”,大家惊叹不已。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?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。
(1)小豆事先用________画了一只猫。
(2)使白纸出现“黑猫”的物质是_________;该物质具有________性。
解析:根据题意可知,先用稀硫酸在白纸上画一只猫,稀硫酸是无色溶液,用它在纸上画画不易看出来。当用电吹风的热风一吹,水分蒸发,稀硫酸变为浓硫酸,浓硫酸具有脱水性,使纸张脱水炭化,出现“黑猫”。
答案:(1)稀硫酸 (2)浓硫酸 脱水(或腐蚀)
归纳整理
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酸以及酸的化学性质、浓硫酸的腐蚀性、复分解反应等。所涉及的反应较多,要求熟练掌握有关方程式的书写,并会从微观上分析不同的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。

答案:①挥发 ②干燥剂 ③红 ④活泼金属 ⑤金属氧化物 ⑥盐 ⑦中和 ⑧盐和水 ⑨化合物 ⑩化合物
思考发现
1.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成分的变化
浓盐酸具有挥发性,浓硫酸具有吸水性。若敞口放置,溶液的成分都会发生变化。总结如下:

二者变化的结果是都变稀,但原因不一样,一定要从根本上来理解。
2.判断一种溶液呈酸性的方法
(1)滴加石蕊溶液,变为红。
(2)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。
(3)加入生锈的铁钉,铁锈溶解,溶液变黄。
(4)加入碳酸盐有气泡产生。
以上方法都是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判断。
一提到酸,你一定会想起生活中的醋和山楂、柠檬等水果,并且嘴中不自觉地流出了口水。其实,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,酸有哪些重要性质呢?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

一、常见的重要的酸
酸的种类不少,其中最重要的是“三酸”:盐酸、硫酸和硝酸,它们有各自的用途。

说明: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,浓盐酸易挥发。若打开瓶塞,挥发出来的HCl气体结合了空气中的水蒸气,在瓶口形成“白雾”。
“白雾”实际上就是盐酸小液滴。因为浓盐酸易挥发,所以一定要密封保存,否则,浓盐酸将变成稀盐酸。
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,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+而略带黄色。
③浓硫酸没有挥发性,但有吸水性,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,实验室里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。(如下图所示)

④浓硝酸也有强挥发性,打开瓶口也会看到“白雾”;同时,硝酸见光易分解,故盛硝酸的瓶子要用棕色的。
状元笔记
浓硫酸、浓盐酸、浓硝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,都会变稀,但原因不一样。浓硫酸变稀,是因为吸水性,溶剂增加,溶质不变;浓盐酸和浓硝酸变稀,是因为挥发性,溶质减少,溶剂不变。因此,三种酸都要密封保存。
二、稀酸的化学性质
注意:酸液沾到手上,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。用过的废液要倒进指定的容器中。
观察活动:
1.酸跟指示剂的作用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1: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。
2.酸跟金属的反应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2: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,放出氢气,生成盐。
注意:硝酸的性质较特殊,它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。
3.酸跟盐的反应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3:酸能与某些盐反应,生成其他酸和盐。
4.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
【实验8-4】
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4: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,生成盐和水。
5.酸与碱的反应
石蕊和酚酞溶液,叫做酸碱指示剂,遇到酸或碱时可显示不同的颜色。石蕊遇酸变红色,遇碱变蓝色;酚酞遇酸不变色,遇碱变红色。
借助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判断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。
探究实验: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。
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,滴入几滴酚酞溶液,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,并不断搅拌,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。如下图所示:

现象: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
解释: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:
HCl+NaOH = NaCl +H2O
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氯化钠,没有明显现象,所以,该反应要借助指示剂来观察反应进行的程度。这是因为酚酞遇到碱溶液时显红色,遇到酸或中性溶液时显无色。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,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,生成了中性的盐。
该反应的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:

状元笔记
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,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何时进行完毕。当红色刚刚消失时,反应恰好完成。
除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外,其余的酸和碱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反应,如:
2HCl+Ca(OH)2=CaCl2+2H2O
H2SO4+2NaOH=Na2SO4+2H2O
酸 碱 盐 水
状元笔记
像这样:酸与碱反应,生成盐和水,这样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。中和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。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,如CuO+H2SO4=CuSO4+H2O就不是中和反应。
由此得出酸的性质5: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,生成盐和水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,中和反应的实质是:酸中的H+与碱中的OH-反应生成水:H++OH-=H2O,溶液中的溶质是酸中酸根离子与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的盐。
【示例】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( )
A.CO2 + 2NaOH=Na2CO3+ H2O
B.CuO+H2SO4=CuSO4+H2O
C.KOH+HNO3=KNO3+ H2O
D.Fe+2HCl=FeCl2+ H2↑
解析: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。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,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。对以上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,只有C符合题意。
答案:C
总结:酸的化学通性
状元笔记
酸的性质中有两条“生气”的反应:
酸+活泼金属

酸+碳酸盐

(1)酸与指示剂反应: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,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。
(2)酸与活泼金属反应:酸+金属

(3)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:酸+金属氧化物

(4)酸与盐反应:酸+盐

(5)酸与碱反应:酸+碱

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?从酸的化学式可以看出,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两部分构成。在水溶液中,水分子的作用使氢离子与酸根离子分开,如下图所示:

可以看出:硫酸、硝酸和盐酸的溶液中都含有H+和酸根离子,即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+,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。
【示例】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,白蚂蚁会蛀蚀木头,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,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。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( )
A.钢筋
B.铜制品
C.大理石
D.铝合金
解析: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,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。由题中信息可知,白蚂蚁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。根据酸的性质,蚁酸一定能与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如铁、铝等反应,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也易与酸反应,故A、C、D选项不符合题意。铜排在氢后,故不能与酸反应,不容易被蚁酸腐蚀,选项B正确。
答案:B
三、复分解反应
分析上述酸与碱、酸与盐的反应,它们的共同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。像这样:两种化合物两两交换成分,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,叫做复分解反应。
状元笔记
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。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。
可用通式表示为:AB+CD=AD+CB
【示例】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( )
A.Na2CO3+ Ca(OH)2=CaCO3↓+2NaOH
B.Na2CO3+2HCl=2NaCl+H2O+CO2↑
C.Fe+H2SO4=FeSO4+H2↑
D.HCl+NaOH=NaCl+H2O
解析: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,且生成物都是反应物交换成分生成的。在选项C中,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,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,而是置换反应。值得注意的是,选项B中,尽管生成物是三种化合物,但也是复分解反应。因为该反应先生成了H2CO3,H2CO3 不稳定又分解为H2O和CO2。
答案:C
四、浓硫酸的腐蚀性
【实验8-6】浓硫酸的脱水性

结论:浓硫酸能使蔗糖、纸张等含碳化合物脱水,变为碳,可见有很强的脱水性。因而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,使用时要特别小心。如果皮肤或衣服上不慎溅上浓硫酸,应立即用布拭去,再用大量水冲洗。
【实验8-7】浓硫酸的稀释


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
状元笔记
稀释浓硫酸时,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,并不断搅拌。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!一定要牢记。
解释与结论:稀释浓硫酸时,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,因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,水浮在浓硫酸上面,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,放出的热量会使水沸腾,将浓硫酸溅出伤人。故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,并不断搅拌,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。
【示例】化学晚会上小豆把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向大家展示清楚,然后用电吹风的热风把白纸吹片刻,不一会儿,白纸上出现了一只“黑猫”,大家惊叹不已。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?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。
(1)小豆事先用________画了一只猫。
(2)使白纸出现“黑猫”的物质是_________;该物质具有________性。
解析:根据题意可知,先用稀硫酸在白纸上画一只猫,稀硫酸是无色溶液,用它在纸上画画不易看出来。当用电吹风的热风一吹,水分蒸发,稀硫酸变为浓硫酸,浓硫酸具有脱水性,使纸张脱水炭化,出现“黑猫”。
答案:(1)稀硫酸 (2)浓硫酸 脱水(或腐蚀)
归纳整理
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酸以及酸的化学性质、浓硫酸的腐蚀性、复分解反应等。所涉及的反应较多,要求熟练掌握有关方程式的书写,并会从微观上分析不同的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。

答案:①挥发 ②干燥剂 ③红 ④活泼金属 ⑤金属氧化物 ⑥盐 ⑦中和 ⑧盐和水 ⑨化合物 ⑩化合物
思考发现
1.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成分的变化
浓盐酸具有挥发性,浓硫酸具有吸水性。若敞口放置,溶液的成分都会发生变化。总结如下:

二者变化的结果是都变稀,但原因不一样,一定要从根本上来理解。
2.判断一种溶液呈酸性的方法
(1)滴加石蕊溶液,变为红。
(2)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。
(3)加入生锈的铁钉,铁锈溶解,溶液变黄。
(4)加入碳酸盐有气泡产生。
以上方法都是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判断。